问题:
《长恨歌》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,移情入景,情景交融,试作具体分析。
问题:
下列各句中“乃”可译为“方”、“才”的是()A . 今尔出于崖,观于大海,乃知尔丑B . 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C . 左,乃陷大泽中。D .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。
问题:
《秋水》中共设了多少譬喻来说明人类的无知?
问题:
清人林云铭评论《秋水》:“是篇大意,自内篇《齐物论》脱化出来,立解创辟,既踞绝顶山巅,运词变化,复擅天然神斧,此千古有数文字,开后人无数法门。”(见《庄子因》)请结合阅读《庄子・齐物论》谈谈你对林云铭评论的理解。
问题:
请阅读《瓦尔登湖》中的《冬天的湖》,试比较该文与《湖光水色》在叙述描写艺术上的异同?
问题:
梭罗善用摹状、比喻等修辞方式,请从文中选出两到三个运用这些修辞方式的句子,说明梭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?
问题:
北岛的诗作《回答》首先发表于()。A . 《北岛顾城诗选》B . 《今天》C . 《诗刊》D . 《北岛诗歌集》
问题:
北岛离开祖国的时间是()。A . 1989年11月B . 1987年10月C . 1988年3月D . 1989年4月
问题:
分析《回答》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。
问题:
为什么说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,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”?
问题:
阅读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体会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看法。
问题:
谈谈你对“何所闻而来?何所见而去?”与“闻所闻而来,见所见而去”这一对话中所包含的机趣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