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A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和B、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、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、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
问题:
A、2-3岁B、4-5岁C、6-11岁D、12-18岁
问题:
A、产生成就感B、观察榜样C、相信自己D、认识自己
问题:
A、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、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、教师缺乏信心D、教师缺乏爱心
问题:
A、教师教学B、教师教育C、学生学习D、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
问题:
A、同意B、基本同意C、阅过但无态度D、保留意见
问题:
A、感觉B、触觉C、痛觉D、温度觉E、味觉
问题:
A、10~12 岁 B、8-10 岁 C、0~2岁 D、2 ?7 岁
问题:
A、对偶故事法B、道德判断晤谈法C、正直测验D、现场观察法
问题:
A、2到3岁B、3到7岁C、8到10岁D、11岁到12岁
问题:
A、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、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、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、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、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E、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
问题:
A、前道德阶段B、他律道德阶段C、自律道德阶段D、公正阶段E、无道德规则阶段
问题:
A、形式训练说 B、关系转换说 C、产生式理论 D、学习定势说
问题:
A、获得“客体永久性”概念 B、有符号功能思维C、获得“守恒”概念 D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