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A . 以有意注意为主B . 以无意注意为主C . 无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D . 有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
问题:
A . 观察学习B . 延迟模仿C . 模仿D . 再现
问题:
A . 幼儿期B . 小学C . 初中D . 高中
问题:
A . 1~1.5B . 1.5~2C . 2~3
问题:
A . 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B . 掌握代名词“我”开始C . 掌握代名词“我的”开始D . 把自己和他人名字区分开始
问题:
A . 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理解B . 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C . 不能客观的理解事物D .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
问题:
A . 感知运动阶段B . 前运算阶段C . 具体运算阶段D . 形式运算阶段
问题:
A . 直观动作性B . 抽象概括性C . 具体形象性D . 间接概括性
问题:
A . 额叶枕叶颞叶顶叶B . 顶叶额叶枕叶颞叶C .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 .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
问题:
A . 维果斯基B . 乔姆斯基C . 皮亚杰D . 鲁宾斯坦
问题:
A .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B . 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C . 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D . 给物说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
问题:
A . 6~8岁B . 7~9岁C . 8、9~10岁D . 11~12岁
问题:
A . 身心发展平衡B .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C . 心理品质不稳定D . 心理品质日趋稳定
问题:
A . 柯尔伯格B . 瓦龙C . 皮亚杰D . 艾里克森
问题:
A . 对偶故事法B . 道德两难故事C . 陌生情境法D . 纵向追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