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A、持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B、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C、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D、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E、属于城市“三无”对象的未成年人
问题:
A、临时救助B、特困人员救助C、受灾人员救助D、城乡低保制度
问题:
A、退休以后B、65周岁以上C、60周岁以上D、62周岁以上
问题:
A、参与政府新建房政策的制定B、协助申请住房救助C、帮助困难家庭合作建房D、宣传讲解政策E、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
问题:
A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B、20世纪60年代C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、20世纪80年代中期
问题:
A、社会融入B、能力提升C、心理疏导D、物理治疗E、精神康复
问题:
A、具体目标B、过程目标C、任务目标D、长远目标
问题:
A、过程目标B、结果目标C、任务目标D、基本目标
问题:
A、准备阶段B、开始阶段C、中期转折阶段D、后期成熟阶段E、完成阶段
问题:
A、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是中立的和科学的B、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C、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D、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E、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和统一性的时代
问题:
A、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B、社会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C、医务社会工作的良好运行D、服务对象的健康
问题:
A、基本生存需要B、家庭生活需要C、继续学习需要D、治疗康复需要
问题:
A、五分之四B、四分之三C、三分之二D、二分之一
问题:
A、三分之一B、二分之一C、三分之二D、四分之三
问题:
A、早期生活经历引起的B、其身心问题与环境问题共同造成的C、认知上出现了问题造成的D、行为出现偏差引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