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A、正常、敏感、迟钝、无反应B、0、1、2、3、4C、(-)、()、(+)、(++)D、0、Ⅰ、Ⅱ、Ⅲ、ⅣE、10、20、30、60、80
问题:
A、叩诊B、冷热诊C、检查患牙松动度D、探诊E、探诊并借助X线检查
问题:
A、牙本质小管B、牙髓组织细胞C、造牙本质细胞突D、牙本质小管及其中的造牙本质细胞突E、造牙本质细胞层
问题:
A、没有上皮组织的覆盖B、不能阻止外来刺激的继续进入C、形成修复性牙本质D、修复能力与年龄关系密切E、与龋洞深度无关
问题:
A、细胞成分逐渐增多B、纤维成分逐渐减少C、牙本质吸收多于新生D、牙髓血管增生E、继发性牙本质不断形成
问题:
A、血液循环丰富,而且有较好的侧支循环B、周围被坚硬的牙本质包围C、一旦发生炎症,髓腔内压力增高D、具有可以形成硬组织的造牙本质细胞E、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可以是对各类刺激的一种反应
问题:
A、高柱状细胞层B、中央区C、无细胞层D、成牙本质细胞层E、多细胞层
问题:
A、引起患牙牙髓炎B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C、牙龈炎症D、咀嚼效率下降E、影响美观,发音
问题:
A、牙体制备B、灌模型C、戴临时冠D、预备体消毒E、取印模
问题:
A、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B、后牙接触区近中靠近缘,远中在缘稍下C、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邻面接触区多在邻面颊1/3与中1/3交界处D、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邻面接触区多在邻面舌1/3与中1/3交界处E、第一磨牙远中与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多在邻面的中1/3处
问题:
A、保证修复体与预备牙之间具有较好的摩擦力B、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C、正确地恢复面形态与咬合关系D、尽可能保存与保护牙体牙髓组织E、修复体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
问题:
A、轻压磨切B、采用水雾冷却C、预备量尽量少D、分次进行牙体预备E、间歇、短时磨切
问题:
A、备洞时冷却水降温B、金属材料充填时使用合适垫底材料C、近髓处间接盖髓D、彻底吹干窝洞保持视野清楚E、去腐时不向髓腔方向施加压力
问题:
A、交通意外B、运动损伤C、暴力事件D、不良行为习惯E、摔倒、碰撞
问题:
A、是否有牙合创伤B、炎症程度C、患者的年龄D、是否有牙髓症状E、脓肿的位置